教師關懷目睹家庭暴力兒童晤談指引
輔導室提供
一、晤談的目的
- 加速認識我的班級與學生
- 敏感覺察學生的特別需求
二、晤談的時機
- 當新生攜帶相關資料至班級報到時
- 當學生突然、或是跟之前不一樣時
- 當學生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的時候
- 當別人告訴我,學生不尋常的時候
可以這樣做:
- 新生入學需帶戶口名簿、健康手冊,藉機與學生或家長聊天,善意關切並提供好處,如可以申請的資源等。
- 掌握與創造互動機會,及時在回應學生日誌或作業時表達關懷。
三、晤談中留意並延伸的議題
- 學生的日常家庭生活
- 學生家長的教養態度
- 學生描述的家人關係
可以這樣做:
- 詢問學生早上來校前做了哪些事、或是誰接送等生活狀態來聊聊生活。
- 詢問學生如果看電視太晚,家長會怎樣或都怎麼說。
- 如需了解,以「怎麼說?」來回應、延續學生所提到的家人關係。
四、晤談的技巧
- 鼓勵描述,不強迫或要求學生完整的表達
- 能專注聆聽,以「如何」替代「為什麼」來發問
- 以肯定、正向的觀點,讓學生感受被友善注意
可以這樣做:
- 以語助詞(嗯、原來如此、喔)聆聽學生描述,避免評價。
- 允許沉默、中斷,並願意耐心等待。
- 同理(如「聽起來你很擔心」)、肯定具體行為(如「被吼叫的確感覺很差, 幸好你沒有吼回去」)
五、晤談的提醒
- 願相信學生的內心其實是脆弱與柔軟的
- 以學生的角度來理解,不批評、不論斷
- 學生把對家憤怒的箭射向我們,是因為信賴才敢放箭,並不是針對我們。
- 看見迎面而來的箭,不必接起來往自己插;退一步,即可讓箭在眼前落地。
出版: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
編撰: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劉秀娟博士
